如病发热、头疼,脉当浮反沉,是表症得里脉,故谓之反。必先上焦如雾,然后下焦如渎,何有烦渴癃闭之患哉?
心下悸是有水气。陶节庵出而伤寒之书更多,非真伤寒多也,即《金匮》中杂病,亦尽指为伤寒也。
若以胃脉为迟,真阴为数,能不误人耶?由是推之,太阳中风,以火发汗者,无汗可知,其脉紧亦可知∶太阳中风,下利呕逆,其人汗出,其脉缓亦可知也。
七八日不解,恶寒发热如疟,是将转系少阳矣。但除胃口之热,便解胃家之实,此栀子豉汤为阳明解表之圣剂矣。
阳宜升发,故主以柴胡;阴宜收降,故主以乌梅。丙午秋,校正《内经》始成,尚未出而问世。
但浮而不大,则不涉阳明,是仍在太阳也。阳明之地整肃,则太、少两路之阳邪,不攻自解。